供卵生的孩子能平常心对待吗&春晖供卵做了多久了,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幼儿易

时间:2023-12-03 来源:未知 点击: 172
代怀多少钱

  近日,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 Kids Worldwide-China)发布《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在儿童误服的药品中,心血管类药品在三年中保持列入前三位。同时,63% 的受访家庭的祖辈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71% 的祖辈参与了孙辈的给药。因此,让祖辈参与儿童用药安全的行动,是儿童药物误服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药物中毒

  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

  这是一份以三年数据为依据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此报告不仅显示了儿童药物中毒的严峻现状,同时,呼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为儿童用药安全筑建起一个安全环境。

  一名8岁的小孩,拿到了父母放置床头的高锰酸钾片,放入口里。导致食道、胃周边脏器严重腐蚀,虽然医生积极抢救,但是一个健康的孩子还是离开了我们。

  《报告》显示:药物中毒是儿童中毒的首要原因,且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每三个就诊的中毒孩子中,就有两个孩子是药物中毒。儿童自己误服是儿童药物中毒的首要原因,并呈上升趋势。连续三年排名入前三类的儿童误服药物为:感冒发烧和呼吸道疾病类药和心血管类药。

  儿童用药安全

  需关注祖辈

  一名4岁孩子把奶奶的降压药当成糖果吞下,只因这药外面的“糖衣”是甜甜的。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急救,通过医院的洗胃术,洗出大量白药片,医生又采取一系列输氧、输液等解毒措施,才让孩子转危为安。

供卵生的孩子能平常心对待吗&春晖供卵做了多久了,2015儿童用药安全报告幼儿易

  由于心血管类药持续三年排列在儿童误服药品的前三类中,此报告对祖辈用药行为与儿童药物中毒的情况做了专题研究。数据显示45%的家长认为祖辈储存药的地方,孩子能够看到,其中32%的家长认为,孩子不仅能看到,还能接触到。63%的家长看到过祖辈在孩子面前服药,其中18%的家长还看到祖辈请孩子帮助他们拿药。报告还告诉我们60%的家庭孩子与祖辈是住在一起的。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说:“作为儿童用药安全的第三份调研报告,我们对儿童用药安全的相关行为做了更深入而细致的调研,我们发现儿童用药安全关系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员。祖辈们也需要参与其中,因为他们中很多人参与帮助看护孙辈,而同时自身患有某种慢性病而需长期服药。为此,我们年轻的家长,要帮助祖辈们参与到儿童药物中毒的预防中,一起为孩子创建一个安全的用药环境。”

  儿童用药包装

  安全存隐患

  “必须要增加包装的安全性能!”关于儿童用药包装安全的采访中,不少医生和药师发出这样的呼声。

  崔民彦表示,儿童安全包装是指用来减少儿童摄取危险物品的危险性特别包装,一般是通过使用特殊的安全盖来实现的。一些发达国家有严格规定,即处方药、非处方药、农药以及家用化工品必须使用安全盖。

  据崔民彦介绍,国外对儿童用药的包装十分重视,除了在色彩上迎合儿童心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而更重要的是,包括成人用药的药品包装上还采取了防儿童开启的安全措施。如美国早在1970年就立法强制执行药品儿童安全包装,美国研究显示,1964年至1992年之间,5岁以下儿童中毒的人数减低了一半,这是由于采用相应措施以限制年幼儿童接触药物的结果。

  而在我国,目前药品市场中大多数药品不具备儿童药品安全包装的功能。崔民彦指出,这种现状可能导致有的儿童把药片当成糖豆,把糖浆当成糖水,而给幼儿带来严重的伤害,有时甚至危及儿童生命。她表示,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厂家改进了儿童用药的包装,但大力推广儿童用药的安全包装、减少意外伤害隐患仍非常迫切。

  链接

  儿童用药安全四大行为要点

  1、药品放置:高而远

  家里药品放置要高而远,让儿童看不到也摸不到,切勿随意放在桌柜上、枕边或儿童容易拿到的抽屉。

  2、服药行为:不在孩子面前服用,也不请宝宝取药

  由于儿童喜欢模仿成人行为,如果家长在他们面前吃药,就可能引起其模仿。家长也不要让孩子帮忙取药,要教育儿童不应自行取用药品,否则十分危险。平时喂小儿吃药时,不要把药说成是糖果,应该告诉他们正确的药名与用途。否则,他们会误以为所服药品真是糖果,可能随时想吃。

  3、嘱咐给药

  写下服药剂量与时间,确保给药说明明显而清晰。

  4、紧急情况

  让祖辈了解急救信息和急救处理方式。如知道紧急联系的电话,一旦发生误服、过量服用药物,或者是孩子突然出现不同寻常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该了解什么情况下可以帮孩子催吐,要知道有些情况下是不可催吐的,一旦催吐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伤害。

  另外,在送往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让医生了解情况,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深度透视我国儿童用药问题现状

  13年5月7日在广州发布的“儿童安全用药大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新生儿更高达24.4%。我国儿童用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1、儿童剂型药品过少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说,我国14岁以下儿童约2.2亿,但儿科医生仅6.1万,儿科“缺医少药”问题十分严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

  儿科最常用给药途径是口服和注射,片剂和胶囊都不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国外儿童用药剂型较全,如咀嚼片、泡腾片、颗粒剂、糖浆剂等都有,相比之下我国需要加强开发儿童适用剂型,如儿童哮喘用的贴剂、镇静止惊用的肛门栓剂等,儿童剂量小包装(片剂和胶囊剂)更是迫切。

  药品生产是我国质量安全监管最严格的行业之一,儿童药品质量应当更高。目前我国儿童药品数量严重不足,小儿使用成人药品早已是普遍现象,这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高,是导致儿童药品缺少的主要原因。

  2、儿童给药剂量不准确

  带孩子看病,许多家长最头疼的是拿药时看见“儿童慎用”或者“儿童酌情减量”等字眼,这一“酌情”就不知道该给孩子吃多少量才最准确。而在家长担忧的同时,医生也常常面临两难境地:选用吧,如果出现副作用甚至严重并发症怎么办?不选吧,又没有合适的替代药物。很多药品说明书上只写了“儿童酌情减量或者慎用”,将成人片剂或胶囊分成数份(有时将1片药分12份以上如氯硝西泮、妥泰等)更是司空见惯,须知缓释剂、控释剂和肠溶制剂等都是不能分割使用的,其后果是直接影响剂量的准确性和药效。有的冲剂医生就按照儿童不同的年龄,在药袋或药盒上写口服1/2或1/3,但由于没有刻度或计量器,不易把握。

  给药剂量的准确性对保证儿童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剂量过小,难以达到有效目的;剂量过大,会引起严重毒副作用或不必要的浪费。临床上多通过年龄、体重、体表面积和医生经验来决定儿童用药剂量。按照说明书用药应是医生遵循的准则,然而目前药品说明书上儿童用药部分存在严重漏项,儿童用药剂量确定困难。将成人剂量直接用到儿童身上,或简单地以成人药量进行折算用药,都是不科学和危险的。

  3、儿童用药缺乏科学指导

  家长在为儿童喂食药品时,经常会有一些错误的用药习惯,这一部分是我们受到的科学指导不足的原因,另一部分原因则在于我国儿童药产业建设远不完善:

  a、怕出现副作用,剂量没用够

  对于小儿用药剂量问题,很多父母把握不好剂量。不少药品说明书对儿童的用药都简单地描述为“儿童酌减”或“遵医嘱”,这些父母本着“是药三分毒”的想法,本来该用半片的只给了1/3的量,本来该用5天的,吃两三天觉得有好转就停了。一些孩子反复发作到医院再来看门诊,原来是药物剂量给的不足。

  b、以为是“营养药”就可随意用

  现在市面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类产品很多,一些家长以为这类药物是“营养药”,吃多了不要紧。其实,这类药物也必须按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服用,否则也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后遗症状。

  c、破坏药物结构

  一些家长为了方便给孩子喂药,将药物的结构破坏,影响药物作用效果。肠溶类药物和缓释片类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和茶碱缓释片等,就不能弄碎了服用。

  d、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也可能影响药物作用。有些药不能和抗生素同服,例如治疗腹泻的妈咪爱、金双歧、思连康等,因为抗生素会破坏活菌,降低其活性。建议家长遵医嘱将这两类药分开给孩子服用。

  e、错误的喂食方式

  有的家长因为给孩子喂药困难,就将药混着果汁或者牛奶喂孩子,这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些饮料中的成分复杂,和药物有可能发生作用形成沉淀,影响效果。

  f、认为用中药更安全

  西药,通常有明确的临床试验,在药品的说明书里会注明,这个有什么样的禁忌症,有什么样的不良反应。说明书里这些条款,可能会让有些父母觉得,西药太不安全了。于是选择些中药,因为中药的说明书里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但实际上,尚不明确,不代表着它没有副作用,只是说它没有相应的临床试验,没有收集到临床的数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选择药品说明书上详细交代了相应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药品更安全。这样的药品可以让我们明明白白用药,提前规避不良反应的风险以及可以预知风险,从而提前权衡风险收益来合理使用药物。

  4、儿童剂量药品研发速度缓慢

  儿童药品研发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所有药物在上市之前,都需要进行临床实验,而这五期的临床实验每一期的实验中有动物实验,也有人体的实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规定,不允许18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药品临床试验,最易发病人群需要临床试验数据支持,但他们不适合做药品受试者。走到人体实验的阶段,能够自愿把孩子交给临床实验基地提供用药实验的家长也非常少,也就造成了研发的层面上的速度非常缓慢,新出来的儿童药非常的少。这个矛盾是世界性的,正在引起一些国家的重视。

  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9%,新生儿高达24.4%,国内每年约有3万儿童因用药不良致聋。据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统计,我国7岁以下聋儿,超过30%是药物过量造成毒副作用。事实上90%的儿童用的都是成人药。针对我们各级医院,特别是儿童医院,在给孩子使用什么样的药物,选择什么样的品种,使用什么样的剂量上面,对于临床医生也是一个困惑,就是说我们能选择的品种少,同时我们能够给予的治疗方案也就更少。

p

有代孕机够吗

参考资料